今年高校毕业生首破千万,代表委员热议如何稳住就业“基本盘”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咨询
(今年高校毕业生首破千万,代表委员热议如何稳住就业“基本盘”)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此前教育部曾表示,2022年毕业生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这也意味着就业问题面临的压力更加严峻。
不论是加大力度促进生源地就业,还是从教育结构上更充分对接市场需求,抑或是充分关注到应届生中的就业弱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提前关注到了这一趋势,并带来了相关提案和建议。
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增量均将创新高
教育部在2020年底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015年的40.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学总人数达到4002万,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去年11月中旬,教育部、人社部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时提出,着力稳住政策性岗位和市场性岗位的“基本盘”。
2021年12月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民进中央拟向全国政协提交“关于促进‘十四五’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提案,其中指出,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多重压力:一是近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上升;二是因国外疫情蔓延等因素导致毕业生出国意愿降低;三是近期部分行业大规模裁员,大批离职员工集中涌向就业市场,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对此,民进中央提出建议,尽快出台《反歧视就业法》制止就业歧视,对学历歧视和院校歧视等就业歧视进行定性,并明确就业歧视的左边法律右边责任,营造有利于公平就业的宏观政策左边法律右边环境,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监测引导和服务。此外,民进中央还提出增加就业岗位供给、对接市场需求调整高等教育结构等建议。
稳定就业局势需对准市场需求
去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就业工作年度文件,提出了七个方面24条具体举措,如高校“组团”开拓就业岗位、挖掘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中的就业机会,引导毕业生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多个领域灵活就业等。
2021年年终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介绍,“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启动,“我们的主要工作目标就是要全力确保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的稳定”。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工商学院董事长、院长牛三平认为,针对目前存在的“慢就业”“缓就业”现象,高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引导作用,鼓励大学生生源地就业。建议由人社部门制定出台大学毕业生到生源地就业的指导性意见,指导地方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台大学毕业生生源地就业配套政策,在落户办理、社保补贴、购房补助、廉租公寓、贷款贴息、入职(岗)免笔试、学费补偿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充分发挥国家政策的引导作用。
民进中央建议,对接市场需求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根据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动态调整高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确保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紧密连接,提高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匹配度。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认为,综合分析大学生就业取向和国家需要以及岗位供给情况,有必要从强调就业难的被动思路,转变为全面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新局面上来。倪闽景建议,开展高校学科和专业的现代化改造,解决供需结构性矛盾。高质量就业绝对不是初次就业的高薪水,而是大学生岗位适切、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满足和国家战略得到保障。
委员呼吁重点关注地方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毕业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博士生导师吴碧霞将视线聚焦在了地方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毕业生身上。
2021年,共青团中央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开展大样本调研,发现地方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就业面临特殊困难,以共青团中央调研过程中实地走访的云南民族大学、贵州理工大学等学校为例,毕业当年未实现就业的学生中,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占比高达20%至25%。
这部分群体就业困难主要表现为:受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就业焦虑更重、紧迫感更强;在就业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普遍难以获得社会资源支持,又面临多重“内卷”,是就业核心困难群体;社会化能力不足问题相对更为突出。
吴碧霞在提案中建议,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简化操作流程,通过税费减免、经费补贴、表彰先进、加强宣传等机制,激励带动更多企业优先录用、按比例招录、提供实习或定向培养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发挥好公共政策的杠杆作用。
来自共青团中央的调研显示,65.2%的毕业生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是认知社会的主要渠道,84.1%的毕业生认为实习对自己找工作有帮助,同时有69.5%的毕业生认为社会化能力不足是当前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原因。
对此,吴碧霞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体系化研究,推动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融合。将就业实习作为高校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企业接纳大学生就业实习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从低收入家庭学生入学起即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精准帮扶,用好“第二课堂成绩单”,引导他们尽早重视、有序参与实习实践活动。
新京报记者马瑾倩
编辑刘梦婕校对李立军
举报/反馈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推荐文章
- 上海推清华北大毕业生直接落户政策,加入ICT人才之争
- 研究生学历可以再自考本科吗?
- 2021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落户上海申请流程
- 如何解决往届大学毕业生户口迁移问题
- 告诉你:本科生与研究生间的就业差距有多大!
- 成人本科可以考研究生吗?学历国家承认吗?
- “双一流”高校纷纷公布首份“就业成绩单” 名校毕业生都去哪儿了?
- 关于自考本科
- 非学霸准学渣告诉你,在复旦大学就读本科是什么样的体验?
- 大专学历想落户昆山,缴的社保能不能中断?怎么办?
- 2022年上海海洋大学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章程
- 上海自考专科有用吗?
热门文章
- 广东专升本条件介绍 附院校汇总
- 入户深圳,个人积分怎么算?在哪查?
- 深圳创业者可申领补贴35万元,持续发放三年
- 非深户港澳通行证怎么续签 2017港澳通行证续签流程
- 单位为员工异地代缴社保合法吗?员工要求在北京补缴法院支持吗?
- @深圳人,这6大补贴,将通过金融社保卡发放!|早安,龙岗
- 深圳积分入户系统什么时候开通
- 入深户的黄金时机,深户不为人知的魅力
- 2020深圳10区积分全部确定!多区大变天,非深户越早交社保越好
- 深圳如何异地补办身份证
- 2022年应届毕业生入深户常见问题
- 深圳积分入户,如何选择第三方
最新文档
- 请问往届毕业生可以考选调生吗?如果可以需要什么条件?
- 上大学要不要转户口。我被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专科录.
- 第二轮抢人大战?两座新一线城市又出新政:不是本科,也算人才
- 复旦大学博士(从专科到复旦博士)
- 重磅!QS世界排名Top20院校宣布:我们只认可这些中国本科院校!
- 赚钱套路新升级!大专生力证自己努力学习,每天直播考研
- 本科迁到了学校集体户口,应届跨省读研,户口应该怎么从本科学校迁到研究生学校?
- “离沪潮”后出现“返沪潮”,为挽回人才,这类毕业生可落户
- 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可直接落户上海,连复交都被歧视了?
- 通过什么方式学习可以快速获得本科学历
- 我是10年大专毕业,工作一年了,感觉学历不够,想升本,能升吗?
- 上海成人自考大专报名条件有哪些